抗日之铁血使命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沧月傲天

主角:李国耀白起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国耀端着一杆三八大盖行走在部队的最前面。

说实话,习惯了突击步枪的李国耀真心不太习惯这种老旧的步枪,但是眼下条件就是这么艰苦,除了三八大盖就是中正式,要不就是性能更差的汉阳造和老套筒。

相比而言,李国耀还是比较喜欢三八大盖,尽管综合相比中正式的整体性能要更好一些。

只不过中正式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兵工厂的技术能力,从1935年巩县兵工厂厂长毛毅可从德国带回图纸,中正式步枪便开始在中国诞生,此后这种枪不但在大型兵工厂生产,后期也在一些军工小作坊生产,但是他们的工艺水平差距非常的大。

比如说巩县兵工厂、金陵兵工厂、广东第一兵工厂生产的中正有效射程几乎都可以达到400米到600米,而后面几个厂生产工艺比较差的中正有的有效射程甚至不足200米,工艺也十分粗糙。

可大厂的产量有限,无法满足战争需求,所以这就导致了战场上充斥着大量不合格的中正式,这极大的影响了中正式步枪的口碑。

而日制的三八式步枪情况相比中正就好多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工业实力飞速发展,军工实力自然也不会落后。

李国耀之所以喜欢三八式步枪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射击精度好,三八式凭借着它那近一米的长枪管和日本较高的工业实力,无疑领先中正好几个档次的。

奉行节俭的日本政府对于军人射击要求精确射击,争取不浪费一颗子弹。正是因为这种落后的战术理念,直接导致了在中国战场上的日本步兵根本拿不出一支像样的火力支援枪械,但是却催生出了三八式的高精度,高射程,高穿透等优点。

当然了,三八大盖使用的6.5×50规格的友坂弹虽然有着极高的穿透力,高初速的特点,但是也有着进口小出口也小的弊端,说白了就是杀伤力小。

那三八大盖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小呢,说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抗战时期国军第十一集团军军长李品仙曾在战场上被三八大盖射出来的子弹击中过,击中当时他还没感觉,还是警卫员发现了他胸前的血迹,这位老铁才知道他中弹了。

可以这样说,只要不是被击中要害部……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抗日之铁血使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