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新书】老兵口述抗战史3 老兵口述抗战史3小说全文章节免费试读

发布时间:2023-09-14 编辑:小编

但是,那时候的中国实在太穷了,不但缺少战略物资,而且连运输有限的战略物资的船只也没有。

这时候,一个名叫卢作孚的人出场了。文人出身的卢作孚从一艘木船起家,创建了民营的民生公司。东南沿海的工业城市相继失守后,大量军用物资囤积于宜昌无法运走,天上是日军的飞机日夜轰炸,地上是日本的陆军昼夜兼程,长江上还有日军的舰艇在逼近。这些物资如果落入日本手中,中国仅有的一点工业萌芽就会被日本连根拔掉。情势万分危急。卢作孚集中了能够征用的所有船只,日夜抢运,而长江沿岸的中国军队拼命阻击,就是为了延缓日军逼近宜昌的步伐。终于,卢作孚赶在宜昌失陷前,将150万民国精华人才和100余万吨战略物资运到了四川,为中国的抗战保存了最后一丝血脉。卢作孚的宜昌抢运,被欧洲史学家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当初为了迟滞日军的进攻步伐,中国军队想尽了各种办法,常常是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方民工抢运物资。没有这些战略物资,依靠西南的农业基地,又如何与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抗衡?在武汉保卫战中,为了把汉阳兵工厂的装备运至四川,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没有汉阳兵工厂,抗战的历史就要重写。

然而,仅仅一个汉阳兵工厂,并不能满足抗战的需要。我曾经去过汉阳兵工厂旧址,在资料室里,我看到汉阳兵工厂只能生产步枪、手枪和少量机枪,这些都属于轻型武器,无法生产出大炮、坦克和飞机。那时候,不但汉阳兵工厂无法生产,中国所有的兵工厂都无法生产。所以,在日军强大的立体攻击面前,中国军队只能节节防守,用血肉之躯与钢铁武器抗争。这场中日战争,最终的胜利是属于中国的,即使中国凭借游击战也不会亡国,也能够坚持到最后的胜利。而要尽快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少不了来自外部的援助。

现在想来,当初的抗战将士们在滇缅公路没有开通前,那是何等艰苦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候,岳麓山上的中国军队炮兵对日军阵地轰炸,激战正酣,炮声停了,薛岳质问怎么回事,回答说没有炮弹了。炮弹在哪里?炮弹还在缅甸到云南的路上。

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可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军队。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很艰苦,每一颗子弹都要消灭一个敌人,没有子弹,八路军把高粱秆掰碎塞进子弹袋里,迷惑敌人。一名八路军老兵告诉我说,那时候打仗非常穷,每人只有三四发子弹,打完了就没有补充。冬天穿的棉袄破破烂烂,棉絮都出来了,但没有更换的。棉被毛毯,四五个人才有一条,夜晚寒冷,只能烤火取暖,如果潜伏的时候不能生火,就只能背靠背取暖。脚上的布鞋露出了脚趾头,没有了鞋跟,担心掉下来,就用绳子把烂鞋与脚板捆绑起来。南方的士兵会打草鞋,他们一到休息的时候,就随手抓把荒草编补草鞋,所以他们脚上的鞋花花绿绿的,稻草、布条什么都有。士兵们常常吃不饱饭,一个连的饭菜,居然连一星油花都见不到。而那时候的日军穿什么,吃什么?他们脚上是皮鞋,没有皮鞋的,也至少能够穿上胶底鞋。日军每人一床被子或者毛毯,每人都有牛肉罐头吃。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爆款新书】老兵口述抗战史3 老兵口述抗战史3小说全文章节免费试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