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来源:七悦

状态:连载中

作者:朕闻上古

主角:朱棣,朱高煦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太子府出了名的抠门,汉王府却是出了名的富裕。

毕竟汉王藩国在云南,云南这地方虽然是穷山恶水,却一向多出金矿。

虽然汉王没有前去就藩,但云南的地方官员又不愚蠢,每年大箱小箱的东西送到汉王府中,尤以金子为多。

所以这汉王爷的金豆子,在宫人里都是出了名的多。

瞧见宦官这谄媚笑容,朱高煦也有些慨叹。

都是可怜的人啊。

若是生活过得去,谁愿头上带点绿……谁愿挨那一刀,做个阉人呢?

不过大明王朝一直饱受诟病的地方,便是宦官乱政,真要论及出处,还真是朱棣所为。

太祖朱元璋一向不喜欢宦官,在位期间将宦官边缘化,甚至立有铁律防范宦官干政,建文帝也瞧不上这些腌臜之人。

但靖难之役的成功,宦官发挥了令人侧目的巨大作用,如燕王府宦官王彦王狗儿,靖难大战中屡立战功,现如今成了首任辽东镇守太监,深得朱棣器重。

这就导致朱棣认为,宦官作为皇帝的私人仆役,直接听命于皇帝,对皇帝绝对忠诚,可以皇帝做任何事。

所以,他给宦官们的信任,远大于朝臣士大夫。

加上朱棣即位之初,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导致朱棣亦对朝廷大臣多不信任,所以他更愿意相信这些宦官。

于是朱棣一反太祖关于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禁令,重用宦官,甚至后面还成立了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东厂。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罢了。

小宦官看着脸色阴晴不定的朱高煦,顿时低声提醒道:“二爷,到了。”

朱高煦这才被惊醒,但他转念思索片刻,突然道:“带我去东宫。”

……

东宫太子府。

朱高煦还没进门,就看到一群太子府属官被锦衣卫押了出来。

好在这些属官品级都不大,都是些绿袍官员。

按大明制度,官员公服一至四品绯袍,五至七品青袍,八、九品绿袍。

朱高煦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清楚这不过是朱棣那个坑儿贼对太子的敲打罢了,所以并不太关注。

然而一众太子府属官见到汉王朱高煦,顿时就如同见到了仇人一样,分外眼红。

原本安静的众人,立马……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