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包公演义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冷雪散人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深造。爹娘念及包拯读书一向刻苦用功,想必将来定有所作为,故欣然应诺。

包拯思将远行,于是特地前往小砚山拜别董濬先生。至先生隐居之处,但看山峦奇秀,竹树苍翠,于山前竹林之下置起茅庐数间,有溪流沿舍前潺潺而下。包拯踱步竹桥,行至门下,扣门访问童子,幸得先生在家。随童子而入,来至先生足下,拜见过先生之后,促膝而谈。董先生得知包拯望赴南京应天书院进一步求学读书,对弟子如此勤攻好学,必将成大器,亦甚是赞许。董先生又问及包拯此番独自远行,至南京应天书院求学,可否有引荐之人?包拯直言南京地界尚无熟人。董先生遂言及自己有一胞弟,姓名董浩,字百源,多年来弃官从商,现正居南京应天府,便书信一封令包拯代为拜访,亦易于获得些许关照。包拯对此更是感激不尽,便收藏了书信,拜别了董先生,回至包府,打点好行囊,辞别了爹娘,携上书僮小易,取道往南京应天府而行。

包拯携书僮小易一路随官道昼行夜宿,又正值**明媚时节,过往客商甚多;再则,包拯向来中规中矩,处事严谨,沿途行来确也相安无事,不出半月就到得南京应天府。遂经人打探董先生胞弟董浩住址,辗转来至南湖畔,到得董府门下,敲门随仆人通报道:

“我乃董叔叔家兄百川先生之弟子包拯,今于庐州合肥至此求学,特此持百川先生书信前来拜见。”

不多时,便得仆人复返引包拯进入府来,但见楼阁廊榭,峥嵘轩峻;府内布局新颖,豪华气派。包拯随仆人来至客厅,拜见过董浩,并递上其家兄书信。董浩接过信去,遂邀包拯起身坐定,先问过家兄近况后,遂又当面拆信阅览。见信中极言眼前此子才华出众,品学兼优,更勤于读书,将来必成大器;今番此子前来南京应天书院求学,知弟居南京应天府已久,必然各方面懂得打点,故今委弟多加照应。

董浩看完书信罢,于是言及应天书院尚有几日方才开学授课,再则书院离府上仅数步之遥,便令包拯权且居于府上,亦便宜照应。包拯应诺,遂遣下人唤上包拯书僮一道去打理房间。这时董夫人又派丫鬟前来传……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北宋包公演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