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最新章节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时间:2024-01-16 编辑:小编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从农历的元月初一到十五,今指农历正月初一,是新农历年的开始。春节古称“正旦”、“岁首”、“过年”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公元纪年法”,考虑到农历24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把农历正月初一开始的年节,正式改称为“春节”。从此,“春节”列入中国节日法典,俗称“过年”。在春节期间,人们都要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走家传户、恭送祝福。于是,春节便成了我国最热闹的一个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据记载:汉武帝于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而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以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推动了元宵节风俗的形成。汉明帝因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于是,正月十五赏花灯的习俗慢慢在民间流传开来。之后,元宵节又流行吃元宵,闹元宵等风俗。

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又叫“春龙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了龙:“龙,鳞虫之长……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农历二月初二,正是惊蛰春分时节,冬眠动物开始复苏,龙也醒来,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俗语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二月二是吉祥如意的日子,很多地区形成了二月二剃头的习俗,表示在二月二这天剃头的人,能像龙一样出人头地。

寒食节

寒食节也叫“禁烟节”或“冷节”,是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介之推是晋国的贤臣,晋国发生内乱时,他曾跟随晋国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逃亡国外。途中,他割自己腿肉熬汤给重耳。重耳做了国君后,介之推就隐居山中。后来,晋文公亲自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但多日都不见踪影。晋文公认为,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山中着火,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蔓延数十里,连烧3日,但介之推没有出来。火熄后,大家进山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以后,人们为缅怀介之推,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来纪念他。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也留下了禁烟火、吃冷食的习俗。

清明节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又叫“扫墓节”或“踏青节”,是每年阳历的4月4日至6日的某一天。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到了隋唐年间,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期接近,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最新章节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全文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